红色文化之旅

时间:2014-12-11浏览:427

     为收集我校校友红色档案,丰富校史资源,深厚学校历史底蕴。2014128,贵州大学档案馆(校史馆)组织全馆同志赴瓮安参观我校老校友冷少农烈士故居,同时到瓮安县猴场会议会址参观学习。瓮安县文广局和冷少农故居及候场会议会址管理处相关领导以及冷少农嫡孙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先后参观了冷少农烈士故居,傅氏宗祠(猴场会议时毛泽东同志行居),猴场会议会址。所到之处,工作人员都为我们做了细致的讲解,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冷少农烈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长征途中猴场会议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作用。我们要学习和宣传烈士的光辉事迹,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的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档案馆(校史馆)领导及工作人员与瓮安县文广局领导、故居及会址馆长、冷少农嫡孙冷启中合影)

 

                     (档案馆(校史馆)领导及工作人员与文广局领导在候场会议会址合影)

 

 (档案馆(校史馆)人员认真听取讲解员讲解候场会议情况以及红军强渡乌江的革命故事)

 

 

 知识链接:冷少农烈士故居

故居位于瓮安县城南3公里的大水沟,198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7月开馆,是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冷少农为贵州省十个重要革命烈士之一。生于19001月,1923年毕业于贵州省立法政专科学校(该校于1928年并入省立贵州大学)。1925年赴广州黄埔参加革命,被安排在周恩来办公室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冷少农随国民革命军北伐转战武汉,受党组织派遣,打入国民党内部,在何应钦身边当秘书。秘密参与组织抗日反帝大同盟和革命互济会,策动国民党军队暴动,秘密发展共产党组织,是南京地下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国民党围剿苏区的一、二、三次围剿部署情报均为冷少农获取,由钱壮飞转达中央。19323月不幸被捕,同年5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时年32岁。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冷少农为革命烈士。

 

知识链接:候场会议会址

19341231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猴场,在猴场村宋家湾村民组宋维新住宅召开了彪炳史册的中央政治局猴场会议,是红军进入贵州后,中央政治局在短短一个月内,继黎平会议之后,于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一会跨两年,从19341231下午一直开到193511凌晨,重申了黎平会议精神,再次否定了倾冒险主义领导者提出回兵湘西的错误意见,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渡江北上创建新苏区的正确主张;会议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从根本上结束了三人团的军事指挥独断权,特别强调军事指挥权必须置于中央政治局集体领导之下;确立了以战斗的胜利的姿态迎接川黔边新根据地建立的正确思想,实现了红军在战略上由消极防御向积极防御的转变;改正了红军长征以来只限于单纯打仗的错误,重申了红军历来倡导的三大任务;制定发布了红军进入贵州以来的第一个瓦解贵州军阀部队的文件《关于瓦解贵州白军的指示》。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时间上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被称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知识链接:傅氏宗祠

傅氏宗祠位于瓮安县镇西北2公里处的傅家祠堂新村,与猴场会议会址隔河相望。19341231,红军长征抵达草塘,召开了彪炳史册的猴场会议,成为长征转折的重要的事件之一。在会议期间,毛泽东没有同其他领导人一起居住在猴场会议会址内,而是住到了对面的傅家祠堂内。同时,红军干部团等一批红军指战员也在傅家祠堂所在的村寨驻扎。虽然祠堂后来毁于火灾,但这段历史却值得人们永远去缅怀。也给这个古老的村寨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2012年,瓮安县人民政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了傅家祠堂红色文化旅游新村,修复了傅家祠堂,红军干部团旧址、傅玉书故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