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0日上午,“贵州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瓮安县冷少农故居举行。我校金道超副校长出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瓮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曾薇及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授牌仪式。仪式由瓮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超主持。
首先,冷少农烈士嫡孙冷启中先生简单的介绍了冷少农烈士的先进事迹,并感谢各级部门和我校对其祖父事迹的重视及后人的关怀。
金道超副校长在讲话中说,冷少农烈士是我国杰出的红色特工,隐蔽战线的先驱,也是本校早期校友,为我国革命事业尽心竭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强调将冷少农烈士故居列为“贵州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我们更好地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校友,提高师生员工及社会各界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
“贵州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冷少农故居的建立,必将促进贵州大学与瓮安县的交流与合作,使冷少农故居成为培养爱国情操、凝聚精神动力的重要基地。
(我校金道超副校长授牌给瓮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曾薇及冷少农嫡孙冷启中先生。)
授牌仪式结束后,金道超一行还参观了猴场会议纪念馆及会址。大家认真听取有关历史事件和重要战役情况介绍,进一步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冷少农(1900—1932):
贵州省十个重要革命烈士之一,我校杰出校友。1923年,毕业于贵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该校于1928年并入省立贵州大学)。先后任《民意日报》编辑,贵州筹饷局紫云、开阳印花税督催员等职。何应钦是冷少农在黄埔军校时的总教官,同是贵州老乡,凭借这两层关系,冷少农顺利地打入到何应钦身边,任总监部和南京军政部秘书。国民党围剿苏区的一、二、三次围剿部署情报均为冷少农获取,由钱壮飞转达中央。1932年5月,被国民党杀害于南京雨花台。195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冷少农为革命烈士,1985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冷少农的故居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