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27日,人间四月,芳菲尤浓的美好时节,全国各兄弟院校的档案同行齐聚在风景秀丽、清新宜人的花溪河畔、十里河滩,参加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以下简称“学会”)主办,贵州大学档案馆(校史馆)承办的“档案信息化专题研讨会暨五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4月25日上午,开幕式在贵阳大成精舍举行。贵州大学副校长张覃,贵州省档案局(省地方志办、省档案馆)副局长(副主任、副馆长)梁贵钢,学会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柯友良,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档案馆馆长雷晓蓉,学会秘书长、南京大学档案馆馆长吴玫出席会议。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50余所高校的240名档案部门负责人、专家及档案工作者参会。会议由吴玫主持。
张覃致辞。她首先代表学校表达了对与会领导、专家及档案工作者的欢迎和问候。随后,简单介绍了贵州大学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主要成绩,学校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展情况等。最后,她希望我校档案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虚心请教,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努力使我校档案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梁贵钢简要介绍了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以及贵州省档案工作情况,同时强调了高校档案工作及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并希望此次会议能推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柯友良讲话。他认为,党的十九大对网络强国、数字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此次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档案工作者应把握机会,互相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先进馆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将高校档案信息化推上新台阶。
在专题研讨阶段,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钱毅作题为《现代档案信息化阶段与要素》的专题报告。他从业务、生命周期、信息流与物流、信息、态别等方面分析了档案的要素,从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资源、标准规范、安全管理、人才培养六个方面介绍了档案信息化要素,从起步阶段——目录数据库、准备阶段——资源数字化、发展阶段——电子档案管理、协同管理阶段——数字档案馆、升华阶段——智慧档案馆对档案信息化的五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
同济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和中南大学4所高校档案馆代表,先后与大家分享了本校档案信息化工作的经验与存在问题。
东南大学档案馆馆长钱杰森作《全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档案管理调查情况报告》,与大家分享了高教学会“十三五”重大调研课题的研究成果。
此前,4月23日晚上,在贵阳大成精舍天街二号会议室,学会还组织召开了由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及各会员单位理事长、秘书长等参加的五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对学会相关工作进行了研讨。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我校新校区。部分高校档案同仁还到我校档案馆(校史馆)与业务人员进行了交流。
这是我校档案馆(校史馆)首次承办全国性会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文/姚红 图/黄凯 李洪波等 审/唐圣琴】